主页 > 界诠法师 > 佛法开示 > 净心诫观法 >

诫观十八界假缘生法第十九

【何名十八界?身有六根,谓眼耳鼻舌身意;外有六尘,谓色声香味触法;中间生六识,三六假合名十八界。】
 
  我们前面学过十八界,十八界就是根尘识三者和合产生的认识。我们能够认识外界,是因为六根相对六尘而产生的六识,也就是说这六识的产生,不是自己单独能够生起,要托尘才能够生起,有尘而没有根也不能生起,有这么一个假和合生起的认识。那是一种假相而已。
 
  身有六根——眼耳鼻舌身意,外面的境物有六尘——色声香味触法,这两者相对而产生六识,叫三六假合名为十八界。
 
 
 
  【云何名根?能生诸业长养任持,故名根】
 
  那什么是根呢?他能够生起种种业,都因为根而生起。也就我们的眼睛认识外面的东西,才知道外面形形色色的东西是什么,能长养任持,相续等流的,摄持住不令散失。这种叫做根。
 
 
 
  【云何名尘?坌污净心触身成垢,故名尘】
 
    什么叫做尘呢?所谓尘,就是会沾染我们的身心,染污为性,接触后能产生垢染的叫做尘。
 
 
 
  【云何名识?能了前境妄起分别,名为识】
 
  何名为识呢?“了前境”,就是我们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对六尘产生分别叫做识。这东西是红色黄色白色、是长还是短,音声好坏,动听不动听,内心产生分别,叫做识。
 
 
 
  【然此根尘互相涉入,名十二入,假缘生起无真实性,众生不达,谓内外入有常乐我净】
 
  根和尘相对叫十二入,也就是说这六尘能够入到根当中,而产生起分别。本来是没有真实性,众生不了解,谓内外有一个常乐我净的真实东西。
 
 
 
  【贪心热恼坚着执取,迷惑昏谬不信圣道,顺情生贪,违意起瞋,以此贪瞋增长结使,此名凡夫十八界】
 
  这是说我们内心的一种状况,依自己的好恶对外境起种种贪瞋颠倒,这叫凡夫十八界。
 
 
 
   【学人十八界者,着三十二相名贪色,愿闻说法名贪声,愿上香供养名贪香,愿证大乘理教诸法实相名贪味,愿得清净法身名贪触,愿成一切智名贪法。于此缘修之中有善贪瞋痴慢,进求上地名贪,背舍劣行名瞋,情有向背名痴,见身证道名慢,故云学人十八界】
 
  学人指还未证阿罗汉果之前的修道人。有学位的人烦恼未断,虽然他比凡夫要高好几倍,但是还会他执著于佛的三十二相,按《金刚经》说,三十二相也是不可得,也是虚妄相,不可以执着。学人他贪于色声香味触法,跟凡夫贪的色声香味触法是不一样。还有一种有善的贪瞋痴慢。这叫学人十八界。
 
 
 
   【义名智障,非有烦恼,非无烦恼。能知二种根尘而炽然修入平等大道无为法中,故名净心】
 
  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所知障,对于有相的东西的执著,不能说他有烦恼,也不能说没有烦恼,他还有微细的烦恼。凡夫和学人两者的区别,如果能够了解,这都是平等无为,这样名为净心。
【偈曰:尘境虽如幻,见色起慈悲,发意离谄慢,不失四威仪】
 
  尘和外面境物虽然是如幻如化的不实,但见到这些虚妄能生起慈悲心,而不离过。
 
 
 
  【六尘行坌污,亦是行者师,除病不除法,七觉分修持】
 
  六尘外面,能够观此法如幻如化,也即是净戒,即是我们的善知识。
 
  “七觉分”就是七菩提分法,修道的次第道品。我们说外面一切法是不实,不是要把法灭掉,而是要把毛病除掉,把内心转过来,转识成智,而不是转法灭法。
 
 
 
  【虽观文字空,要须遍读经,广寻圣者义,般若渐得成】
 
  文字是空、不实,只是一种符号而已,但是要读经,要知道经典所告诉我们的道理。追寻圣人所证知的甚深之义,般若智慧才能慢慢地成就。
 
 
 
  【虽观根尘空,和敬护人情,戒仪须具足,修德慎恶名】
 
  要修六和敬,要护众生的心。戒和威仪都要具足,就是说三聚净戒当中不舍律仪戒,我们还要修德,要远离恶的名闻。
 
 
 
  【虽观诸行空,对尘修五停,贪痴结使断,寂灭心安宁】
 
  诸行虽然是空,五停心还是要去对治,因为还是有烦恼。如果把贪瞋痴断了,身心调适,内心才能安宁。
 
 
 
  【虽观三界空,择恶善须归,修行择觉分,离垢识是非】
 
  就是说我们要辨别什么是恶和善,善的要归向,恶的要去掉。
 
  修行要选择觉分,就是按七菩提分法去修行,远离尘垢,知道何是何非。
 
 
 
  【虽知三谛空,知谛义穷微,常依二谛说,与理不相违】
 
  “三谛空”就是俗谛、真谛、中道谛,这三谛都是空的,谛义这理是非常深的。诸佛常以二谛为众生说法,第一义谛和世俗谛,这二谛与理是不相违。
 
 
 
  【十八界虽妄,出生于珍宝,观解缘和义,不生亦不老。七地大菩萨,不名无烦恼,金刚心灭后,然证无为道】
 
  十八界虽然是妄,妄亦是真,即妄即真,那么这样就是能够出生于珍宝。
 
  菩萨四十二位次第一直修到第七地,第七地叫做不动地,不动地还要有行用功,就是说我们修行还要作意地修,我们凡夫当然要作意对治,以念佛、参禅、诵经、拜佛作意去修。那么一直到第七地还要作意地修,所以说不无烦恼。
 
  到金刚地以后就自然用功,你不用修行他自然就会修,累劫的那种习气,自然养成。到第八地就不用坐禅了,什么时间坐禅,什么时间去念佛,他不用了,他自然而然去修行,因为他异熟识已经空了,那些果报渐渐地就没有了,所以说自然修行。金刚心灭后,自然地能证无为之道。

(责任编辑:清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