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大乘起信论》摘要5
时间:2024-08-04 10:24 来源:未知 作者:清凉 点击:次
【心真如者,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,所谓:心性不生不灭。一切诸法,唯依妄念而有差别,若离心念,则无一切境界之相。是故一切法,从本已来,离言说相,离名字相,离心缘相,毕竟平等,无有变异,不可破坏。唯是一心,故名真如。以一切言说,假名无实,但随妄念,不可得故;言真如者,亦无有相。谓言说之极,因言遣言,此真如体,无有可遣,以一切法悉皆真故。亦无可立,以一切法皆同如故。当知一切法不可说、不可念故,名为真如。】
好,我们先看心真如门,不是分成两门嘛!一、心真如门,真如又分“离言真如”和“依言真如”。离言真如就不可说,不可说怎么办呢?怎么告诉众生呢?佛以假方便说啊!所以有依言真如。这个地方,我们这里讲的众生心那就是大乘,从《起信论》的角度来说呢?是大乘根本义,我们自己这个心就是大乘。
那么唯识家解释众生心是什么?是杂染的报体。他说那就是阿赖耶识,阿赖耶识是杂染的。当然它里面有清净,清净完全没有显发出来,是这个意思。大家将来学习唯识,在这里我稍微提一下,提一下干嘛?大家因为正在学唯识,搞不好到时候会撞车,怎么会这样呢?唯识有唯识的观点,《起信论》有《起信论》的观点,乃至我们这里讲空,往后我们讲般若系统的空,都不一样的。
从佛法的各自角度来解释,都不太一样。唯识家讲这个众生心是杂染,它就是阿赖耶识。那么贤首宗所讲,众生心就是如来藏,我们本来具足圆满的真净体,所以说各自讲法都不一样。那么无论是如何千差万别的众生心,它有个共同的性是什么呢?觉了性。我们众生心都是一样,无论是哪一类众生,无论是小小的蚊子也好、昆虫也好,你要抓它,它懂得跑,它有觉了。所谓这个觉了,佛法里面讲它就是具足有真如性,它能成佛。只不过是随妄而造业,失去种种功德,报体变成那个样子了,所以说从众生界是如是。
那么从佛法更高的位置来看呢?一切众生都有这个觉了性。它是一样的,共通的。心都不一样,众生心都不一样,哪怕人类也不一样啊!我们同样一个群体当中的人,想法、做法、看法都不一样,一样吗?报体看那样子都是一样,两个眼睛,鼻孔都是朝下,对不对?报体看样子都是一样,可是众生心都不一样,是不是这样?心不都一样嘛!觉了心都是一样,觉了心共性是一样,但是烦恼的轻重都不一样,智慧的高低也都不一样。
所缘的一切的境界和所对的事情呢?它自然也会不一样的,这就会形成千差万别。那么从声闻、辟支佛乃至到菩萨成佛,它这里面都不一样,所证的位次都不一样。佛佛道同,所证的理体是一样。佛的本愿不一样,所以最后成佛都是依他的本愿。为什么我们要念阿弥陀佛,不念药师佛?《药师经》里面说,你即使往生到东方去,那药师佛又把你送到极乐世界去,有这样说法。这也就是说共愿里面有别愿,那么这共性是一样的。
我们看这里解释。先是心真如,一真法界大总相法门体。我们先看前面这一段叫作离言真如,后面是依言真如。离言不能说,那怎么办呢?还得说,对吧!那么一心开二门,就是真如和生灭。这个地方所讲的生灭它不离真如,一定要记住这样子。生灭它不离开真如,也就是说无明烦恼,都有具足的真如性在那里,叫作生灭不离真如。
真如也不离生灭,他才成众生嘛!如果说真如没有生灭那就成佛了,叫真如也不离生灭。生灭现象的本质,那么就是众生的本性,这个本质本性是不变的。通常我们叫作随缘不变,不变随缘,这是贤首宗常讲的,那么就是真如随染缘。虽然随染缘呢?它不变,那个真性是不变的。
我们看心真如和心生灭二门各摄一切。云何为二?以下是二门不相离。我们刚才讲的不相离,生灭不离真如,真如不离生灭两者。心真如者,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。一法界,这就是心体。这个心体,从究竟的心体来说,它是离相。我们真正那个心体是什么?它没有相。通常说如果要着相啊,那都不是究竟的东西,那就是从心性本身来说的。
那么这个法界,一法界,那法界到底是什么呢?我们都学过法界,到底是什么?法界有事有理。如果从事法界来说呢,它有种类性,有因性和类性。从事说,它有区别。怎么讲区别呢?它一类一类不一样啊。事物的这一类跟那一类,它就是不一样。比如说电风扇是一类,空调是一类,它不能相同,都是一切事物啊!
那么通常讲的眼界,眼界所缘的是什么呢?是诸色,是不是这样?作为凡夫界来说,你眼睛不能当耳朵用啊!那圣人当然可以六根互用。我们不能说你让我看看,你用耳朵去看看,用鼻子去看看,那不行,它必须要分工的。那就叫什么呢?叫作界。它就一类一类,有这个意思。
那么一切法都以真如为性,为什么?真如是什么呢?就是理,一切事相它离不开这个理。什么理呢?平等无差别的理是一样的。你怎么去解释这个问题呢?一切法虽然有千差万别,它共性是什么?是空性,无自体性。这个性是一样,是平等。无论是空调还是电风扇都是由很多零部件组合起来的,然后通上电它才有用啊!
佛教讲的,这就是空,空性是一样。那每一类人都不太一样啊!人的性是一样的,对吧!所以说现象它以真如为性,这是一样。那么这是类性,一类一类不一样。
因性呢?因有“依”的意思,有功能有种子的意思叫作因。因能生起嘛!所依,我依这个因而能够生起,它有种种功能。就是说,此法对彼法的影响,因为有此法而有彼法的生起。那么有此法就是彼法所依,这听懂吧!种子生起来,种子它自己要有一个互相依赖,才能够生起来。所依,依这个因而生起来,有个种子它能生起来呀!那么这个就是因呐!
比如说杂染,杂染有杂染的因,才有生起杂染的果报。那么无漏的功德,有无漏功德的因,它才能够生起来。众生的解脱是因为有无漏因,依无漏因为因,然后熏习修成菩提果。那么流转生死以无明为因而生起,依这个因而有那个果的出现。那就是《金刚经》所讲的,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。
这理是一样,但各自理解的不同啊!那么依无为法是一个道理,各自理解不一样,所以所证的果报就自然差别。一切贤圣依此而有差别,理解不一样。
那么通常我们所讲的法界,是讲的很多很广,笼总的说就是一切世间的种种现象。种种现象用“法界”这个名称,就说法界随拈一法,都是真如之体,都是空性。那么讲它很多,就用“法界”两个字来代表,那么这法界本身就是空的,一切法都是空性,又从理来说。
中观学派所讲的法性,它不常提真如的。在中观宗里面很少提到“真如”这样的名称,即使《般若经》也好,它都是讲什么呢?六度,四念处,四无所畏,乃至十八佛不共法,都是这些名称出现,它很少用真如。
那么《起信论》呢?依众生心,立不生灭的真如性,所以这个真如性为心,它跟中观不一样的地方在这里啊!将来我们看到中观,它很少有这样的名称出现。这个地方讲的法界,就是大总相法门体。如果离开这个就无从谈佛法,也无从谈修行,我们没有这个东西不知道修什么了。
所以大总相法门体是什么呢?所谓心性,这个心性就是什么?真如,心性不生不灭。大总相法门体简单地说就是真如,上面不是真如门嘛!就是心性,这个心性是不生不灭。
那我们现在不是有生灭嘛!那是生灭门有生灭,体是不生灭,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。看见没有,妄念才有千差万别,本体是没有差别的,妄念才有千差万别的,有这样或那样想法就有差别了。
若离心念,则无一切境界之相,离开我们的虚妄分别,一切境界相不可得。为什么有种种境界?就是我们虚妄分别的一种安立嘛!我们所见所闻、所有一切所缘的境,都没有离开我们的心,唯识叫作“唯识所现”。那么这里所讲的真常唯心,离不开我们的心,离心无从谈起外面的一些境物。当然心有客观唯心论和主观唯心论等等,这个说法都不太一样的,我们往后再谈。
若离心念,则无一切境界之相,是故一切法,就是因我们的虚妄分别,你才能看到种种种种的事情。我们这么就知道,从读经也好,读祖师的语录也好,圣人跟凡夫区别在哪里?圣人为什么看一切都是很好很美呢?他看见什么?黄花翠竹都是般若呀!他没有那么多麻烦。
所以说佛印看苏东坡是佛呀!苏东坡看佛印是什么?是牛粪呐!这两个人是示现,在告诉我们这么一个道理。我们看待事情,有这样或那样的是是非非,是什么?
都出在我们自己。我们总是报怨说,外面怎么对我不好啦!这个事情对我不公啦!都是我们自己出了问题。其实我们是报怨外面,叫作心外取法,才会觉得种种不好。圣人到处都是好风光啊!没有不好的,那就是什么?那就是解脱与不解脱的差别。
我们看人总是不高兴,拉着个脸,这个人对我不好,那个人又对我怎么怎么样,为什么?心不清净,虚妄分别嘛!譬如说我们同样讲一句话,有人听了他心里会很难受,有人听了这句话没什么嘛!
这就是凡圣的区别在那里。你说一个有修养的人,即使被人家骂一顿,或被人家屈辱一下,他没事。他晚上回来照睡,明天照样吃饭,是不是这样?如果说一个没有修行的人,涵养不够的人会怎么样呢?我就跟你没完,等秋后算账。
我有看见这么个故事:一个女的原先是跟某甲两个人交朋友,后来这个女的又跟某乙搞对象,后来被某甲发现了。你不跟我好,竟然跟他好。某甲就找某乙麻烦,他找了一群人说,我收拾你,就把那个某乙屈辱了一顿。某乙当时弄不过没办法,他说到时候等着瞧吧!
后来果然,某乙想尽办法就要报仇啊!就是在网上搜索这个男的上网所用的QQ号,他怎么知道呢?女的原来跟他交过朋友知道这个号。然后,后来那个男的某乙呢?就化装为女的,他的QQ空间里面全部是用女人的信息,照片呐!什么东西都是这样。他输入进去打开一看,里面全部都是女人的信息。然后她就勾引他,这某乙就勾引那个某甲,她说我现在这么个年龄啦!要想找对象啊!如何这般。哎,正好啊!某甲也喜欢跟她(某乙)交朋友。
有一天,约他说,哪一天几点什么时候,在哪个地方能不能见个面。那些网友聊上一段时间就想见面,是不是这样,聊到一定时间就见面了。然后,那个某乙就准备了什么东西?一把刀等在那里,等他出现。他在哪个什么地方门口见面。一见面,那个化妆为女的某乙大概约了有两三个人,一下子把某甲干倒,连捅他几刀,捅完了以后,那个就躺那里不动了。然后自己才怎么样?叫始觉,才始觉自己犯错误了,来不及了呀!初醒了。
就说一件事情看你怎么去对待它?其实这没什么事情,如果说你想通了过去也就算了。原来是他的女朋友,你把她交过来人家多少有点不高兴。对女的来说,你不跟我好,你跟他好,世间人常常都会有这样的一种回报。你要么揍他一顿也就完了,他当时只是羞辱你一顿嘛!你揍他一顿也就完了,却把他打死,后悔怎么样?来不及了,这就是冤冤相报何时了。
我看看这跟我们学佛,很多的一些念头都有一定的关系。起杂念去分别,自己在那里思虑说,这个人讲这句话有意思,跟我过不去,你自己会很难受的。那个人讲了一句话根本啥意思没有,然后你在那里瞎猜测,我常常说这就是业障,没福报。有福报的人他能化解的,没福报的人他就是忧悲苦恼,想不通啊!整天想不通,你看现在世间想不通的人很多啊!
每天我看我手机定的那个手机报,看报纸也没时间。他们总结说韩国人和日本人死都是用吊死、用勒死,中国人的死都是怎么样?跳楼。动不动就跳楼,压力太大。有这样那样想不开,好好活着多好呢,干嘛一定要想死,想不通就***,这是为什么呢?业障现前,如果烦恼太重,我说你是业障太重,没有事情嘛!本来没有事情,你想得那么多,那么复杂干嘛咧!都是什么?妄念杂念。
同样一句话,如果你把它化解了,哎呀,这啥事没有,跟我没关系。即使是说我的,那就说明我没做好嘛!如果我做好了,肯定人家不会说我,那我好好努力呗!你看我什么事都没有。你凭什么说我,你这样说我,到时间看我怎么去找你麻烦。你看见没有,同样一件事情,你就没完啦。你怎么样,接着就造业,看见没有,很明显无明造业,造业要受报的,惑、业、苦就会轮转嘛!你苦啥?世间就是这样嘛!世间搞不定的知道吗?
我以前总想说,这个事情弄一弄一定会弄好的,现在发现根本弄不好。如果世间能弄得好,佛就不要叫我们去修行,往生佛国去到有佛的世界去。你信吗?信不信这句话?这个世间永远搞不好的。那某师说,哎呀!以前没管不知道,现在管起来这么麻烦呐!他说有这个事情,有那个事情。
哎!我说世间法就是这样,你想开没什么,对吧!这个不上殿,那个不上殿,我说正常的嘛!我说你以前没当纠察也经常不上殿呐,是不是,正常的嘛!他想偷懒,就尽量能够偷懒一点算一点呐,是这样子。你找到门来了,哎呀,实在是我又怎么样啦!说一下就完了嘛!我说你还能对他怎么样?没怎么样,出家人就这样嘛!
既然出家了嘛!他怕啥?你要真的跟他没完,他说那怎么样?你想干嘛?对不对,我尽此一报身。也没办法,真的没办法啊!你能怎么样?他好,他守规矩好,好,我护持常住,我是应该的,然后他豁出去了。怎么样?我就不上殿了,你能把我怎么样嘛!大不了迁单嘛!你总不能把他杀了,对不对,迁单就迁单嘛!我又不是没被迁单过。
哎,一点办法没有啊!诸位,这世间搞不定啊!你要想永远搞好,哎呀,我们都是和合啊!一团和气啊!中国人很圆滑的,有没有,很圆滑。说是和气,可是窝里还斗。你说吧!他点头,但他不一定同意,你信不信?嗯!点头,他不一定同意你的意见呐!他点头,是点了,是不是,他说得很圆滑。对呀!是这样子,他不一定的,这是搞不定的。
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影响,就是这样,你把它看明白了就这样。你别看那个人对你很好,笑一笑,我看未必对你很好。那个人不笑,不一定对你不好,这样你心就摆平嘛!小心喔!那笑面虎,要小心喔!对不对,然后你要从烦恼出发,凡是笑的人都是笑面虎,我下回知道了。
不一定,那也不一定,那个不笑的人不一定对你完全很好,他就有意见,是不是这样。没什么啦!就这样,是不是,这世间法就是如是。你要把它看明白了,那就要什么?般若,有智慧,有智慧你什么都好办嘛!对吧,人没智慧就很麻烦呐!
我们活在这个人间当中,你一定要有一点智慧。智慧从哪里来?从佛法当中学来,你要用上去,事情来了你怎么去处理它,你自己就解脱了。你弄不好,自己解脱不了,苦恼啊!然后失眠呐!茶饭都没有味道,麻烦大了,是不是这样?你遇到事情,你就卡在那里了,你没有智慧嘛!放下去,世间就这样。没啥,睡觉,眼睛一闭,你腿一蹬,睡着了。是不是,那不是死了啊!是睡着了。
你想不开,想不通,一天到晚在那里呢?明天起来还在想啊!睡一觉起来还接着想,做梦还想,做恶梦。对吧,一定要是这样。所以说这么多年我很少失眠过。偶尔什么事情卡在那儿,一两个晚上没睡好就完了。前两天,太热,我搬这里睡,搬那里睡,都睡不好。有蚊子咬我没办法,前天早上上殿把我给困的啊!实在是浑身困的不得了,我就自己掐自己,怎么这么困呢?昨天好凉快,我昨天睡两次。
哎!好了,今天就没事了。别想太多,是不是。你想太多,平兴寺有这么多事情啊!你要想:哎呀!我怎么把它治理好啊!这么多人呐!我怎么弄得这名声远播啊!我看你真是睡不着啊!肯定睡不着的,庙里修了这里,那里又坏了,那里修完,这里又坏啦!当家师找我说那个地方又坏了,我说坏了,坏了修呗!能修就修,不能修就这样。你要想想这怎么办?世间无常嘛!有漏法肯定是坏的嘛!最终会归于坏灭呀!没办法呀!
这过一天算一天,所以古德告诉我们怎么样?当一天和尚,撞一天钟,很好用的。那不是懒汉呐!当一天和尚,今天把钟撞好,过好日子,对不对。一百零八下,你不能敲一百零六下,又不能敲一百零九下。以前在瑞云寺有一个当香灯的,他打钟就懒得打,有时候打六十下,有时候打七十下。他说:哎呀!差不多打几下就可以了。我说,你这样不是乱了套了,怎么可以这样?
世俗法也有一定的规则嘛!你不能乱来啊!他说,反正人家也没听懂我打几下。我有一天听了,我说你这不对,怎么那么快打完了呢?他说,我打七十下。我说七十下怎么打的,你这是?他说,七十二下也行嘛!我说,佛门里面没有这个规矩呀!哪有这么干的,就不能乱,是不是这样。告诉我们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,就说你今天事情把它做好,然后你睡觉就好了嘛!
明天说不来呀!明年,明年怎么样?我说明年活不活,哪里知道?不是说一个人没有长久的计划,计划不来嘛!怎么计划?我看昨天新闻讲了什么啊?中国突然间来了这么高温,他说过去没有遇到,突然间高温,怎么办?他说地震可以防,地震救灾可以去救,然后水灾也可以救。他说热灾怎么救?没得办法了,很多人中暑啦,怎么办?一时间不知道如何是好,这是灾呀!
好几个国家,它们以前从来没有这么高温,它都遇到,所以将来会更难的,对吧!哪一天把我们中暑给弄死了都不知道。不要想太多,我告诉你,今天活着,好好活着。吃饱了,睡好了,发来的饮料把它喝完,我看这是很自在一件事情嘛!对不对,未来真的是预料不到的事情啊!这就告诉我们什么呢?
世间法就是如是。好,这佛法学了要用上啊!我跟大家讲的就作为一个勉励,你们遇到一些事情卡在那里,卡得过不去。我告诉你用这种办法,没什么过不去的事情,该过还得过,天还得黑不是。明天,天还得亮呐!你干嘛过不去啊!不可能一直黑着,一直亮着也不能啊!它会变的。
今天小暑了,再有个大暑,夏天季节就完啦!再过一个月就立秋了耶!快不快,你过呗!就这么过呗!好不好?
“是故一切法,从本已来,离言说相”,这是离言真如。离言说相,离言怎么还说相呢?意思是无可说。离名字相,你说文字在这心中,真如是什么样子的呢?方的、圆的、长的、短的、大的、小的,没办法说,叫离言说相。“离名字相”,你不能安立名字,青的、黄的、白的都不行。“离心缘相”,它不可念呐!他离念,你心怎么去缘它呢?
有心可缘就有一些东西可念嘛!“毕竟平等,无有变异”,它是平等,众生心都是这样,没有变异,不增不减。“不可破坏,唯是一心”,无论如何流转生死,此心不可破坏,所以这个地方叫真如,这是因为法体离言。
那下面说为什么这样呢?以一切言说,离言说相嘛,“以一切言说,假名无实”,借着名字去说的。比如我们说火或说水,想起火是什么样子呢?听到这个火字怎么样?你脑子有个概念“火”,可是这个名字的火跟实际那个火,是不是一个东西呢?肯定不是啊!这是假名啊!是假名安立一个火。如果我们说这个火,就是做饭那个火,怎么样?嘴巴马上烧下去,它不是啊!它是假名字。
说水,水也是如是啊!它是假名安个水而已。如果说水就是水,你嘴巴就出水了,是不是这样?因这个语言,然后我们想那个东西,所以我们将来学《肇论》,《肇论》里面讲“物无名”,事物都没有名字,事物没有名字听得懂吗?我们每一个人有一个名字,这个名字跟我们有什么关系?本来是没有关系,安上去就有关系。可是即使安上去,我看还是没关系,只是暂时叫叫而已啊!
有人经常喜欢换名字啊!换来换去,你看弘一大师有多少个名字。名字是假的,假名无实,但随妄念而已,不可得故。这名称也好,事物都是不可得。“言真如者,亦无有相”,所谓讲真如它是没有相的。谓言说之极,但是没有办法说他,还是要去说它的。
“言说之极,因言遣言”,接着,一切不可得啊,如何啊?这是以言遣言。就好像我们说以声来止声,有人很吵,拍一下子,底下的声音止住了,就起这么个作用。禅堂止静,他没有说止静了啊!他没有,他用木鱼来敲或用板钟来敲,“敲”这个表示止静不许说话,对吧!以声来止声是这样。这个地方真如以言来遣言,说没有文字可说,说了半天还能不能说到真如体上去呢?还说不上去,这是名字而已。
“此真如体,无有可遣,以一切法悉皆真故”,遣也没什么好遣,一切都是真,这就叫作什么呢?即妄即真,即假即真。
“亦无可立”,你立一个东西就有个名称出来,所以不可立。
“以一切法,皆同如故”,如就是不变呐!“当知一切法不可说、不可念故,名为真如”,这是离言不可说、不可念,那这种情况下到底是什么?所以有人去论开悟,我见道了,见道到底是什么呀?那个祖师见道见到什么东西呀?禅宗六祖当时在五祖那里,五祖说: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。后来他说悟道,到底悟个什么东西啊?一直要问这个东西,没法讲啊!
常住一个沙弥经常追着我问:他说那个观照,到底是什么东西啊?能观所观呐,统一起来那又是什么东西啊?有一个东西,我说那就不对,他说那又不对呀!那没东西怎么办呐?麻烦了这个,对不对?所以语言没办法表达,它是借着文字来说明而已,是这样。
(责任编辑:清凉) |
- 上一篇:《大乘起信论》摘要4
- 下一篇:《大乘起信论》摘要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