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> 界诠法师 > 经论讲记 >

《大乘起信论》摘要6

【问曰:若如是义者,诸众生等,云何随顺,而能得入?
 
答曰:若知一切法,虽说无有能说可说,虽念亦无能念可念,是名随顺。若离于念,名为得入。】
 
下面问了,既然是这样的,不可说、不可立,没有名字,“问曰:若如是义者,诸众生等,云何随顺”,就是怎么入啊?怎么才能够顺着这个理去修而能得入呢?这问得很好,等于跟我们问一样呐!真如是这样,这个摸不着看不见的东西,然后我们又要去证这样的一个东西,怎么证呐?
 
所以世间的人说你们佛教没事干,找没有的东西,成佛,佛也没有相啊!《金刚经》说:若以音声见我,若以色见我,是人行邪道,不能见如来。那么你们到底见什么?法身无相,报身有相,你不能告诉众生说报身有相,有相他就要追求,那个相到底是什么样子啊?
 
他会这样。回答说,“若知一切法,虽说无有能说可说”,一切法虽然说了,无有能说可说,麻烦就在这里了。说了无有能说可说,不分能所,可说就是所说的一个对象是什么东西。“虽念亦无能念可念”,也没有念,因为上面叫离念嘛!没有文字啊!它离言说相,你到底说什么?
 
不可以心缘相,所以不能念,是名随顺,这样叫作随顺。“若离于念,名为得入”,这就跟《圆觉经》讲的一样啊!我们不妨打开《圆觉经》第七页的倒数第三行“普贤菩萨”那一段,倒数第三行啊,“善男子!知幻即离不作方便”,不需要做什么方便,方便就是种种措施办法都不要。
 
离幻即觉,你幻离了,你就觉悟了。不要去灭它,你怎么灭呢?抓住了,你做梦啊!有什么人追你,见到蛇啦!你梦里面的蛇把它抓出来,那不可抓,你觉嘛!离了,觉了,就对了,所以无次第。
 
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,如是乃能永离诸幻,叫你离幻就可以啊!然后是我们这个页码《圆觉经》的第九页倒数第二行那里,“善男子!彼新学菩萨及末世众生,欲求如来净圆觉心”,就是成佛求圆觉啊!
 
“应当正念”,怎么才是正念呢?“远离诸幻”,所谓正念就是离念,无念才能够见到圆觉。因为有念就有思虑,外见诸法的缘故,你有念就有一个名相,有个东西出来,外见诸法,所以你还不能够见到那个诸法的本体。我们回到《起信论》上来,所以即这样无念无说,名为随顺。
【复次,此真如者,依言说分别,有二种义。云何为二?一者、如实空,以能究竟显实故;二者、如实不空,以有自体具足无漏性功德故。】
 
上面是离言真如,底下是依言真如。“复次,此真如者,依言说分别”,如果离念名为入,都不可说,众生怎么去悟道啊!善巧方便,把它说一说呗!你看禅宗里面进禅堂说:不立文字,教外别传。那禅堂里面的规矩多得很,为什么要定那么多规矩在那里呀!他以那些肢体动作来表示语言,让你会道,一切往道上会,他要开示啊!
 
中国禅堂的教育时间是最长的,佛学院的这种教育才一百多年而已。禅宗禅堂的教育有一千多年那么久,他出了很多人才啊!但他有没有说呢?有说。每一支香都有班首,有明眼人在那里指导。问题现在也有人坐香,就没人开悟呢?那个明眼人没有了,你问题出在哪里?没人知道。
 
你看看禅宗的公案:哪个人一来,祖师一看,你法不在这,你去别的地方,他告诉你这样。一看就知道,你跟我这个因缘不相契,一两句话他就把你搞定了。现在没有这样的人才啊!我们在那里报怨没有用啊!哎呀!现在没有怎么办呢?怪谁呀!怪自己呀!你又在怪别人呐!哎呀!你们都变成这个样子了。那怪谁变成这个样子,要怪我们自己变这个样子,是不是这样?我又要发牢骚了,老常住都说平兴寺现在变了,谁变?就是你这老常住人在变,变什么?变牛皮。是不是这样,变牛了嘛!怎么变牛了呢?有资格可摆,有资格可拉嘛!我来这多少年了,你问。以前没有啊!没有就没有事情了嘛!有,他问题就出来了,对不对?你看中午坐香,早板香、午板香,老常住去坐香的有几个?都没有,没有规矩啦!都不修行啦!那你去修行嘛!你在房间修行嘛!你没修多少行啊!底下三五成群在那儿,一天到晚嘀咕嘀咕讲是非,坏就坏在那里啊!明白吧!我是不客气地说,不是说指哪一个。
 
举凡古往今来,上至国家下至团体乃至家庭都是如是,是不是这样?坏规矩的是谁?是自己啊!物必自腐而后虫生嘛!你自己腐败了,才会生虫啊!你不烂掉,它哪里会生虫?一天到晚叫、叫、叫、叫什么叫?都是自己坏的嘛!问题在这里,不看到这一点,哎呀,坏了,坏了,后面的人都看呐!
 
我看平兴寺的清众师父好得很,没有意见。今天你看早上上殿不开空调,站中间其实很热的耶!没有一个人鬼叫,怎么不开空调啊!也没人喊呐,是不是这样?香灯以为说今天有风,走廊外面有风啊!里面哪里有风?那么多人站在那里,真是一点风都没有。那么外面窗帘阳光直射照进来,就没有人去拉一下窗帘布,怪得要命。有人说是我不让拉,怪了,我怎么会不让拉呢?那天我进去,看见东边和西边的窗帘都拉上了,我看早晨太阳从东边起来啊!我把东边的窗帘拉开,亮一点儿,舒服一点儿。我把东边的窗帘拉开,所以说东边那边的窗帘也说是我不让拉上。
 
以此类推,这叫非量啊!你们学唯识叫非量,是不是这样,这是错误的嘛!那个窗帘是做来干嘛的!就是挡太阳,早晨太阳会照进来。西单的人正好对着太阳看,没人去拉,为什么?不敢动。丛林告诉说,油瓶倒都不能扶啊!所以说窗帘布不能拉,大众很好,没有意见。真的,也没有人去活蹦乱跳。大家都去活蹦乱跳也不好,对吧!
 
我说平兴寺的常住僧众好得很,没有意见。吃啥也没有一个人吭一下,都没有。最多就刷碗的时候会在那里说很咸,或者怎么样,就偷偷讲一下,也没有人摔碗摔盆子啊!我们在家的时候,你看见没有,***妈给你煮咸了。你就会说:这么咸,怎么吃啊!你不是喊叫了,是不是?在丛林底下大家没有啊!真是很好,是不是这样。时间久了就会坏在那里,就是有话不说。不该说的拼命说,叫你说话,大家怎么样?
 
这是中国人的圆滑,没意见。有没有意见?默然故,是事如是持,没有问题。底下意见一大堆,是不是?圆滑嘛!圆场他圆得很好,没有意见。有意见没有?没有,窝里斗,是不是这样?问你要不要?不要,底下偷着拿,对不对,这是习惯。众生习气毛病在这里,所以说我们问题就出在这里,没办法。
 
这是真如依言呐!依言,依文字来说有两种:一者如实空,二者如实不空,这个比较不好理解。如实空和如实不空,这个跟中观、唯识所讲的都不一样,麻烦在这里。中观说:一空一切空,没有一切不空,佛都空。你看《心经》里面说:无智亦无得,以无所得故,才能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
 
你看《般若经》也好,它所讲的一切都是不可得的,没有一样东西可得。那么这个地方有个空,有个不空,所以说不一样。我们学《起信论》,好好学《起信论》就对了。那么唯识学所讲的是遍计所执,遍计所执是空的,圆成实和依他起性是不能空,是这样,多少跟这个讲法也有点不太相同。
 
好,我们先看到这里。
 
《大乘起信论》,咱们看到七十二页,谈到“如实空”、“如实不空”。这两句话在《胜鬘经》里面也有,叫作“空如来藏”、“不空如来藏”。那么在《楞伽经》里面叫作生灭无常法为“空”,无生灭法为“不空”。
 
唯识讲遍计所执是“空”,依他起和圆成实“不空”。那么中观呢?中观说缘起有毕竟空,世俗有胜义空。不过中观这个缘起有和世俗有,它是假有。所谓假有,当下即是毕竟空,也就《心经》所讲的“即色即空”的意思,跟其它宗所讲的那个又不太一样。这些都讲到“空”与“不空”这种说法。那我们要了解诸宗,乃至经典里面的说法不同。
 
那么我们《起信论》这里所讲的呢?所谓的如实空和如实不空。
 
我们先看如实空,这个“空”是空什么呢?是空掉虚妄,空掉如幻化的东西,把它空掉,空掉妄念叫如实空。“以能究竟显实故”,因为你空掉这些虚妄的东西,究竟的东西才能够显现得出来。就像太阳一样,你必须要把云去掉,太阳的光明才能出来。这是讲所谓如实空,空什么?空妄,空幻,虚幻的幻。
 
“二者,如实不空”,这个如实不空指的是真实的功德。“以有自体具足无漏性功德故”,所以说佛是应机说法的。你要执著有,他就要破你。
 
有人说,万一什么都没有怎么办呢?这里有一句话说,“以有自体具足无漏性功德故”。你读《心经》或《金刚经》,一读就害怕了,什么都没有,怎么办呐!你读读《起信论》,讲有啊!别害怕,对吧!这是应机施教。你看看哪部经怎么讲,不能说这部经这样讲,那部经那样讲,不是很矛盾嘛!
 
初学的人常常认为说:你们佛教讲来讲去都是矛盾。其实一点都不矛盾,应机施教,你看禅宗常常说有佛性没佛性啊!一会儿讲有,一会儿讲没有,到底有没有佛性?不能讲有,也不能讲没有,你自己参去,就这么一个道理啊!你在文字上执著,那就不对了。
 
今天有个居士,给我发了好多信息,说什么呢?他说,我最近听台湾一个法师讲法,他讲理法,你是讲事法。他说这理法和事法,我两个都有了。我说,你是自作聪明,为什么自作聪明?谁给你这么分判的,离开事谈理那叫什么理?那就不成理嘛!你要用语言文字来讲,那就是事,借事而来显理呀!理哪有可谈的,是不是?理怎么讲?讲理,我说你这人不讲理,理没法讲呐!
 
佛教这个理是无有文字,怎么讲?你只能借着文字去讲啊!讲事不谈理,那个事叫什么事!那叫邪见。光讲事那搞不好就变成邪执了,就不对。你自己瞎作分判,他本来叫我棒喝,我就喝他:自以为是。本来就是这样啊!佛法不能这样去决然把它分开,那是不对的,应机施教而已。
【所言空者,从本已来,一切染法不相应故。谓离一切法差别之相,以无虚妄心念故。当知真如自性,非有相、非无相、非非有相,非非无相、非有无俱相;非一相、非异相、非非一相,非非异相、非一异俱相。乃至总说,依一切众生,以有妄心,念念分别,皆不相应,故说为空。若离妄心,实无可空故。】
 
好,我们看底下解释。这两个是提出来的一个纲,底下解释“所言空者,从本已来,一切染法不相应故”。这个本体,我们常常说那本体是清净的。那个摩尼宝珠,你即使把它扔到厕所里面,它也不会跟那个粪便混在一起,那就是说不染污。“一切染法不相应”,它无法与之相应,为什么呢?
 
“谓离一切法差别之相”,这个本体它无有差别相,从本体真空说无有差别之相。“以无虚妄心念故”,以无虚妄,就空一切,因为虚妄的心念把它空掉了。这个“无”理解为“空”,以空掉虚妄的心念,它跟本体不能相应啊!
 
“当知真如自性”,这个真如自性是什么样子呢?我们上面不是讲嘛!所谓的真如,离心缘相、离名字相等等,那么这个地方也是这么说的。当知真如的自性应该怎么样呢?“非有相,非无相”,这里有四句看你怎么分啊!
 
第一句“非有相”,第二句“非无相”,第三句“非非有相,非非无相”,第四句“非有无俱相”,这是《起信论》的四句。我们通常说“离四句,绝百非”。其它地方的经论或者其它宗所讲的四句是这样:有,无,亦有亦无,非有非无,这叫四句。
 
有、无是两边,“亦有亦无”叫作什么呢?亦有句。“非有非无”叫双非句。将来看的所谓“亦有句”,就是亦有亦无;看到“双非句”,就是非有非无。这个地方它不一样啊!“非有相”,有相是存在,“非有相”意思是说无有相,不能理解为不存在。它无有相就说非有相,真如体无有相。
 
非无相你不能说没有啊!众生流转,我们每个人都有感觉啊!能听到啊!不能说它不存在。我们说觉了性是都有,“非无相”不能说没有。“非非有相”,你一定要执著它那个相,他又把它非掉,非非有相。非有相是什么呢?是没有相。
 
非非有相两个“非”,我们读数学不是负负得正嘛!是不是这样,两个非,那么就给予肯定。底下是三个啊!无相是没有相,非无相是有相,非非无相呢?有相没相?你多转几个弯就对了,是不是这样。不要搞糊涂了,通常是这样啊!
 
那么给予否认,给予肯定,否认和肯定两者之间,你说有还是没有?“非有无俱相”,也就是亦有亦无这种相。第三句相当其它宗所讲的第四句“非有非无”。这个是“非非有相,非非无相”就相当其它的第四句,这样了解啊!
 
那么“非有无俱相”就是“亦有亦无”,就是其它经论的第三句。你说有无同时存在不可以啊!黑暗跟光明能同时存在吗?能不能?不能啊!所以说这个叫“双非”。那么底下是有无,是一异。
 
“非一相”,一相是整体,非一相,不能说它只有一个。“非异相”,异相是差别,非异相就是没有差别。“非非一相,非非异相”是第三句,“非一异俱相”,这是第四句,通常叫离四句。你不能用四句来形容,这个真如是“有”还是“没有”,是“一”还是“异”?你要说一,一切众生,禅宗通常叫你当下承担你就是佛。
 
那我们没有佛的功德啊!通常有人学了几句语录也好或者是学了一些《般若经》也好,然后他自己就是佛了。他说,我就是佛了。那你来一个四无所畏、十八不共法,神通自在,你有吗?没有啊!你说当下那个心体就是佛没有错,但是我们跟佛,体是相同,相是有别。狗子也有佛性啊!那狗是佛吗?它不是佛,是不是,这样就是有差别。
 
“乃至总说”,乃至中间的生灭断常,我们这里讲有、无,一、异,生、灭,断、常,《中论》叫“八不”,乃至总说都是如是。“依一切众生,以有妄心,念念分别,皆不相应”,这个本体,不是四句能够形容它到底是什么,可是从众生的妄念来说呢?妄念分别跟那个本体,其实没什么关系,妄念是妄念而已啊!
 
妄念不理它,所以说:涅槃即是解脱,烦恼即是菩提。你去掉那个东西,其实不用去,你当下就是,对不对。这个地方讲不相应,跟本体不相应,“故说为空”。“若离妄心,实无可空”,你妄心离开了,没有东西可空,这句话告诉我们说,在梦里害怕被蛇咬或被妖精鬼怪追了,你醒来就是了。还有什么东西可空,有什么妖怪在那里啊?没有嘛,就告诉这个道理。离妄心,实无有个可空的东西,世界就是这样。所谓“空”是空掉妄心,这个是这样说。
 
【所言不空者,已显法体空无妄故,即是真心;常恒不变,净法满足,则名不空。亦无有相可取,以离念境界,唯证相应故。】
 
“所言不空者,已显法体”,这个是什么呢?这个是真如清净心,是由前面的空去虚妄的东西所显得。虚妄东西去掉所显得,云彩去掉太阳出来,所显得那个光明。
 
所谓言“空”就是空去妄执,所显得这个真净的本体,所以说“已显法体”,是“空无妄故”所显现。所谓“不空”,不空是指这个东西它不能空掉。“即是真心”,这个就是真心了,这是真如心,用什么名称都可以。
 
这个心是什么呢?“常恒不变”,无论你在哪一道当中,这个心是不变。“净法满足”,他不缺什么,这就是通常我们说的不增不减,他不缺。
 
“则名不空”,你学《起信论》心里会踏实一点,有个东西不空,要不然都空掉怎么办?没东西了,这里说真心这个体是不空。“亦无有相可取”,底下补充一句,你认为说不空,不空有个东西在哪儿呢?这里说亦无有相可取啊!你说有个东西可取嘛,是什么呢?
 
“以离念境界”,这是离开妄念所显的那种境界,唯证才能相应,所以说佛法唯证乃知。你证到你自然明白了,不是语言文字去述说就能够达到那种境界。好,这是如实空和如实不空。
 
【心生灭者,依如来藏,故有生灭心。所谓不生不灭,与生灭和合,非一非异,名为阿梨耶识。此识有二种义,能摄一切法,生一切法。云何为二?一者、觉义,二者、不觉义。】
 
那么前面这一段是什么呢?是心真如门,真如体,理应如是。从众生心来说,他去掉妄执妄念所显的这个本体,是本来具足的,说明这个道理。
 
那底下是心生灭门。我们看《起信论》怎么讲这个生灭心啊!“心生灭者,依如来藏,故有生灭心。所谓不生不灭,与生灭和合”,也就“觉”与“不觉”和合。觉与不觉怎么和合啊!觉是光明,不觉是无明黑暗,怎么和呢?可是无始以来就这么和,就这么过来了。
 
所以《起信论》讲:生灭心就是阿赖耶识。“不生不灭,与生灭和合,非一非异,名为阿黎耶识。此识有二种义”,这个阿赖耶识有两种意思。“能摄一切法,生一切法”,能含藏一切法,能生起一切法,阿赖耶识本来就这样。它含藏一切种子,种子起现行,它能生一切法,这跟唯识讲的有一点相似。
 
那么云何为两种呢?这个词当中有两种义:一个是觉,一个是不觉,阿赖耶识里面有“觉”和“不觉”。
 
那就从唯识本身来说呢?有清净和杂染。如果是清净种子所熏的,那就是清净的无漏法;如果是杂染一边,那就是生死流转。所以这个地方所讲的,生灭体是阿赖耶识,依如来藏故有,生灭与不生灭和合。
 
那么阿赖耶识与如来藏,这两者到底是什么关系呢?应该到底讲哪一种呢?经典所依据的不同,唯识讲阿赖耶识不讲如来藏,那其它经典讲如来藏,像《胜鬘经》讲如来藏。
 
《起信论》讲如来藏,也提到阿赖耶识。如来藏可以比喻成无遮的阳光,就是没有云彩或雾遮挡的阳光,阿赖耶识是透过云层的光明。听懂吧!阿赖耶识,你要说阿赖耶识,因为它有染污啊!那有不清净的一面。那么如果没有阳光就没有阴光,可不可以这样讲?
 
现在没有阳光,外面一片黑暗,那么阴光是依阳光而有,可以简单的这么理解啊!阿赖耶识可以理解为如来藏,那么阿赖耶识是透过云层的光明,可以理解为阴光,是这么一个关系。所以说阿赖耶识,古来的解释有种种说法,不同的翻译所依据的经论里面名称也不太一样。
 
(责任编辑:清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