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净心诫观法》界诠法师 宣讲(39)
时间:2024-07-30 10:36 来源:未知 作者:清凉 点击:次
【诫观世相如梦修出世善根法第六】
我们修出世法,先要了解世相如幻不实,先看破,然后才能放得下。如果出家还在想着做世间的事情,就依然是世间法,不能出世间。世间与出世间,差别就在心态上,就在我们心念观念上。不是说离开这个世间有一个出世间,出世间的是心,除此别无一个出世间可求。《六祖坛经》里面说: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。就是说觉悟世间就是出世间。了解世间法,看破世间法,就是出世间的修道法。世间出世间虽然是两个概念,实际是一个问题一件事情。
【云何方便能令众生离苦出世?但愚人贪爱,我即不贪】
这说以什么样的方便令众生离苦得到出世间的快乐?但凡世间愚人贪爱的享乐、功名等等,我为求解脱故,都不贪著。
【何者是名世愚贪爱?所謂官荣封赏、车马库藏、台观园林、采女音乐、上服美馔】
哪些东西可以算做是世间愚人的贪爱呢?先要认识它,我们才能够看破它。好像我们交朋友,你要先认识他,看看他跟我们相应不相应,然后才来往。我们买东西也是这样,先要认识这个东西的功能,买来干什么用,如不了解,你买来也没有用。所以先要了解它,然后才能对治它。
所谓世间贪爱指的是什么呢?
官:世间人都想当官,可以管理别人,读书也多是为了追求功名,荣耀。
封:古代有封侯,分封一片土地让你去管辖。
赏:就是赏赐金银财物。拥有车、马等,另外还有很多富余财产,在库藏里存着。
台观:通常说楼台,及那些漂亮的房子园林,采女音乐。这是所享受的。【上服美馔】
“上服”就是穿好的衣服。我们现在这个社会更加突出,就是搞时装,一个季度就换了一种衣服。出家人穿的是最古老、最传统的衣服。从佛陀时代的袈裟,一直遗留到现在,已两千多年了。我们平常穿的那个衣服是汉服。佛教传来的时候,老百姓就这么穿的,我们一直穿到现在。尤其那海青更加突出,那个袖子长长的,大领斜襟。后来就慢慢改了,现在的大褂袖子没了,但依然还是汉朝穿的那个样子。
小褂叫做太虚装,民国期间太虚大师把它改了。他说出家人要劳作干活,干活穿着大褂不好走路,以及搬东西,到山上去砍柴,都不好办,所以要穿那个短一点的。过去短一点也有做这种斜的,有点像老太婆穿的那种斜襟的,后来又是做直扣的,有点像世俗那个衣服一样。这个太虚装改了。
在印度,出家人是不干活的,要是干活被老百姓看见,就会被讥嫌。意思说你既然出家去修道,怎么还去干活呢。如果一旦干活被发现了,你去乞食,他就不供养你。他说干活是我们在家人的事情。
佛教传到中国来,恰恰相反。尤其到了唐朝,百丈禅师所提出来“一日不作,一日不食”,这种禅风一直影响到现在。为什么会有这种影响呢?佛教的历史发展了一些状况,也就是说三武一宗的灭佛,使佛教走入山林。走入山林以后,供养就少了,中国乞食法又不行。
佛教是汉朝的皇帝给请进来的,过去的信仰是在宫廷里面,民间还不普及。一直到过了一两百年以后,才有民间老百姓去信仰,是这么一个过程。
既然是宫庭请进来,就当外宾来接待,他不可能让你到街上去化斋乞食。这么一来,慢慢地乞食法就不行了。乞食法不行全靠供养,但是在印度也是供养,不过他那个供养是乞食,大概早晨九点多钟以后,自己拿个钵就出去乞食。这么来的,所以它在形式上发生了变化。
那么灭佛以后,后来禅宗兴盛。从南北朝达摩祖师来以后,就传这个禅法。禅法主要的精神是讲内心世界,不要执着于文字,只是师资相授,告诉你修行打坐的一些方法,你就能够会归自己的内心。那么过去一般以如来禅为修的根本,依四卷《楞伽经》那么一种修法。只要跟你讲一两遍。你就懂的去修,不需要太多的文章文字可做,那么到山林当中师资相授。
出家人住在山林当中,百丈禅师自然就提倡说,要劳作,不能偷懒,要不然我们生活无法维持。是这么一个历史环境的影响之下,使僧人变成一种农禅并重。这么一来,很受中国的老百姓欢迎,出家人也自然而然,就得去干活了。
时代环境的过程不同,现在的寺庙跟过去的也不一样了。出家人修行,本该是远离愦闹,远离尘世,远离人群,必须要这样子,因为凡夫众生在五欲尘劳当中去修行是很难的。如果说你能成菩萨道,尘劳当中可以做佛事,那你就不能远离愦闹到山林当中去。现在叫做与时俱进,与日俱增。这就跟过去完全不一样。
过去是“空门不须关,净地何须扫”,是这么一种情形的寺庙,出家人就好修行,什么事都没有。
这里讲说“上服美馔”,是世俗人的一个很大的变化。他们讲究时装,经常更换的事情就很多,他们现在穿的衣服又返回去了,要穿中国的老服装——汉服、唐服。这都是世俗人的事,我们要了解,看破这些事。
【游戏射猎、宴会倡伎,嫁娶宾席、恃怙族姓、追朋逐势】
就是到外面去射箭打猎。现在打猎比较少见,但其他娱乐就非常多了。六、七十年代直到八十年代,中国的老百姓还很少有人去旅游,直到八、九十年代才听说上海人赚了钱就出去玩一玩,其他的地方都不风行。最近一两年,老百姓挣钱多了,五一、十一黄金周,包括春节,人们都爱出门旅游,到处都是游人。时代不一样,玩的花样也不一样,种种吃的,还有唱歌跳舞。
众生的共业是很奇怪的事情,七、八十年代卡拉OK还比较少,但一旦兴起来,这种业风会吹遍全国各个角落,每个角落都有,从大城市到小村庄。这些倡伎玩的东西,也体现了一种人性,无聊就去玩一些消磨时光的游戏。还有过去讲种族的比较严重,我们在中国不是十分严重,搞民族团结了。
“追朋逐势”就是喜欢结交各类朋友,攀缘有权有势的人。
【三军列阵、前锋精锐、谋策将略、果毅伤杀、平殄除荡、快意适情、攻城破栅、收缚簿敛、刀笔豪侠、意志建立、俗艺医方、工巧居积、摄敛奠祭】
三军列阵,武器精良锐利。古代的兵器多是铁制的,那现在战略设备就更多了。
“谋策”是建立种种计划,怎么去侵占别人。
“果毅伤杀”就是采取种种办法来杀死、消灭、俘虏对方,把老百姓的房子全部炸毁掉,把里面所有的一些财物都收起来,攻下每个城市。然后那些战争的豪杰,建立种种世俗的技艺来奠祭。
【以要言之,此众多世务,无量杀害,饮酒啖肉,斗诤胜负,怨雠热恼,悲喜安危,吉凶祸福,能于此中悉舍离者,名真修道出世人也】
世间众多的事务,无量的杀害,饮酒食肉,争强斗胜,言语诤论,怨恨热恼,担惊受怕,如果能够远离这些,才是真正修道人。也就对世俗这些东西,我们要了解,能够看破,尤其现在世间更加复杂,更加多的东西,我们都一一能够了解看破。
【众生迷倒,于此世事谓是真法,不知无数劫来生死大苦,身坏命终堕三恶道,恒河沙劫受大烧煮】
不了解佛法的人,他以为那是真实的,是好东西。这都是生死的根本,我们不知道无数劫来一直在生死当中沉沦,迷着于五欲杂染当中,造种种业,在三途当中一直流转,受世间种种煎熬。
【虽遭此苦,仍于生死贪着无厌,迭相承习迷惑尘境,皆由未值善导未闻正法。汝今既闻,如闻修学,名为净心】
因世间是苦,所以说娑婆世界叫做堪忍。虽遭受着这无边无尽的苦楚,但是于生死当中,依然是贪着无厌,舍不得放不下。
乃至出家以后,还说这些事情蛮好的,还贪着它,还相互学习、模仿。这些恶习,都是因为没遇到善知识的引导,不了解这些事情是虚幻不实的,所以迷失在六尘外境中。
我们过去都没有听到正法,现在已经听到了,就应看破世间这种种假相,知道幻相不可追求,贪爱是痛苦的根本,这样修学名为净心。
【偈曰:凡夫狂痴性,所见常不正,资养三毒身,贪瞋转增盛】
凡夫颠狂、愚痴,所以知见是不正的。故此要学佛。学佛什么呢?学佛的正知正见。佛出现在世间,以无数方便引导众生进入佛之知见。佛的知见,无错无谬无倒。我们不知不正见那。最后怎么样呢。资养三毒的身。贪瞋痴这样一个身体。
【 未观尸秽形,持粪如行屏,常游违顺境,诈伪起谄佞】
还没观到这个身体如死尸一样臭恶不净,始终把它保护地很好。好像持着大便放在房间的屏处一样,还以为是蛮好的。这臭秽的身体游行在这个世间——有时候违,有时候顺。适宜就觉得自己还是很好,自己不适宜的呢,就觉得是违。
“诈伪“”就是不实,虚伪。经常起那么一种谄媚献眼,献媚于世间,就是说不实。一个人活在世间,无法依自己真实的存活着,都要装模作样,挤眉献眼活在世间,很难真实地去生活,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。庙里要建筑,要生活,信徒来了我们要去应酬,多多少少要谄侫。这我们自己要认识到,要看破、了解自己也有不真实的一面。
【实无常我乐,妄见常我净,罪业颠倒故,恒游诸险径】
实际上是无常、无我、无乐、不净。世间是无常的,我们不能自足,也没有真正的快乐。相对的快乐有一点,但是不真实,很快就成为虚有,我们把它认为是有一个真常的我。这个世间以为是不变,是清净,都是因为造业、颠倒,才认为世间是常乐我净,走危险的道路。所谓我们造业,就是危险,一旦摔下去,那就是三途沉没轮回。
【智者如实解,慧命心决定,观世如梦幻,穷真道成圣】
有智的人如实地了解这是虚假。世间所有一切功名,只是做梦一样,一场戏而已,世间真是一场戏,乃至我们一个家庭当中也是一场戏。我们一个人有没有固定说,他充当什么角色呢,世间的人,我们的老爸,我们叫他叫老爸,在我们的爷爷面前,我们的老爸变什么?变儿子了不是。那么我们的下一辈叫他叫爷爷,我们老爸的兄弟,他或者变成大哥,或者变成弟弟,他都没有固定说是什么角色。那完全是一个假名的安立,一时而已。那么这一生虽然是我们的父亲,过去或许不是,因为说业相续受报不同,那只是说暂时充当角色而已,他不能固定说是什么。
我们的妈妈,她一定叫妈妈,那就麻烦了。她有当姑姑、当姨、当奶奶,你说她固定叫妈妈,那你哥哥的儿子叫她叫什么?也叫妈妈,不行了吧?都是假名安立上去而已。就像唱戏当演员一样,他一会当这个当那个,等下又换一个角色。世间就是如是,所以这些道理我们都应该要认识,它是颠倒不实的。
那么我们观察这个世间就像梦幻一样,做梦以为很真实,醒来呢,一点都不真实,是假的,像唱戏一样。我们要究竟彻底地了解真实法,这样我们的道业才能够成,才能够转凡成圣。
(责任编辑:清凉) |
- 上一篇:《净心诫观法》界诠法师 宣讲(38)
- 下一篇:《净心诫观法》界诠法师 宣讲(4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