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大乘起信论》摘要11
时间:2024-08-04 16:30 来源:未知 作者:清凉 点击:次
【复次,生灭因缘者,所谓众生依心、意、意识转故。此义云何?以依阿梨耶识,说有无明,不觉而起,能见,能现,能取境界,起念相续,故说为意。】
好,接下来丙二,丙二是什么内容呢?还是属于心生灭门的内容,生灭心的因缘。我们科判上面写着生灭心的因缘,也就是生灭的因缘。
众生为什么会有生灭呢?本性这么好,本具的体性是如是,怎么会去生灭呢?上面说三细六粗,这是众生的无明不觉才有三细六粗这种心相。
那么下面说为什么会这样去流转生灭的情形呢?所以科判上有两种:一个是藏心为依之诸识生起,另一个是无明为依之染心还灭。藏心可以理解阿赖耶识,如来藏啊!
当然《起信论》讲的是如来藏心,如来藏心依诸识而生起。因为有很多识,它能够使你生起杂染的种种相。第二点,无明为依之染心还灭。无明为依的染心,如何让它还灭呢?
所以后面有六种染污相。你们有没有写三细、六粗、五识,我们现在马上要讲到这个五识,它是从前细后粗。前面比较细难见,圣人才能见,能断。
“前细后粗”,三细六粗嘛,细的排前面。六种染相它倒个个,“前粗后细”,后面细的难见,要到佛才能断,前面粗的呢?从二乘乃至一些菩萨能断是这样的,所以有个对比。
好,我们看下面是“生灭因缘者”,就是心为什么会起种种生灭?“所谓众生依心、意、意识转故”,是这样的。
心是总的,“意、意识”,这里按《起信论》的说吧,我们就不要再想唯识的事情了。这个生灭因缘是说,依众生的心,它会起意识,生种种识啊!
这个意识,在这里面讲有五种,那么也就是依着眼等六根缘色等六境。我们眼睛能够看色,耳朵能够闻声,鼻子嗅味等等。按照这里说呢?
其实只有一个意识随根而得,依名不同。你闻到什么味道,听到什么音声,都要通过意识的加工才能够了别,这样听懂吧?
你刚看见,那只是一个现量而已,接下来你就说这个好、那个不好,就会产生我喜欢、不喜欢等等,内心通过思维去揣测等等的事,那就是意识的作用分别。
当然这是很快的,不是慢慢来,看了,我看完了,我们有时候会看完,然后回去再想。让我想想看,慢一点,是不是?
其实眼睛一看,第二念就起来了,所以修道人常常怎么说呢?第一念是正确,第二念就是错的。第二念什么呢?起心动念,起心了嘛!直觉,我们通常叫做直觉,直觉没有分别。
只是在五根上面的分别境,等你看见了解这个什么颜色,那已经是什么呢?忆念,已经开始忆念了。
所以说一个意识随根不同而有不同。那么这个依意识所生起,也就是依意而生起意识。这里分意和意识,按照唯识里面意有意根,意不是只有眼等五根,还有意根。
从唯识讲说那是第七识,就是意识所依的了。那么六识都是依意而生起来,所谓六识都可以名为意识,这样听懂吧!那么所缘的意思总归起来,也就是六识而已。
当然以阿赖耶识说呢?有无明会出种种杂染的相,这种杂染相,无非是杂染的种子起现行而已。种子怎么会起现行呢?它要托外面的境,那唯识说托外面的境是一种影像。把你唯识里面的种子带起来,这么一个作用。
【此义云何?以依阿梨耶识,说有无明,不觉而起,能见,能现,能取境界,起念相续,故说为意。】
好,下面我们看这个意和意识。我写一下把它比较啊,这一个一个差不多一样的。“此义云何?以依阿黎耶识,说有无明”,以阿黎耶识从杂染说它有无明。
“不觉而起”,这指的是意,这总体是心。阿赖耶识有意生起,“意”就是你能够缘的境界啊!不觉而起,能见,有能见、能现、能取境界,然后起念相续,这五者叫做意。那么因为这五者,故说为意。
“此意复有五种名”,这个意有五种名,就是五种识,叫做五识,分别是业识、转识、现识、智识、相续识。这个相对而来的,那么跟上面的三细六粗的九相啊,前面五者,正好配对这五个东西。那么三细的无明业相,正好对这个业识。
“不觉”,无明就是不觉嘛!这个意的不觉,有业识跟三细的无明业相相对,差不多。然后他能见,有业不是有能转,心动了,就叫作转识。有业存在,业会动心,一动心妄念就起来,所以叫转识。
他能见,跟三细的能见相是一样的,是相应的。
能现跟现识,能现境界现前,境界现前看见没有,所以有现识去缘它,有境界现前有现识缘它了。
然后能取境界,所以有智识,这个智就是分别的意思,分别境界,所以它跟这个智相一样。智也是了别、分别,智相跟九相相同。再来起念相续,有境界缘它,有分别有智识去了别它,念念地相续下去。
为什么会有无明杂染呢?有念念相续,起念相续,无有间断。相续识跟这个相续相是一样的,是这么来的,这是比较啊!
好,我们回到文上看看怎么解释。就是意啊,上面讲意有这五者:不觉、能见、能现、能取境界和起念相续,“故说为意”,也就是五种识。
【此意复有五种名,云何为五?一者、名为业识,谓无明力,不觉心动故。】
“此意复有五种名,云何为五?一者、名为业识”,业识是对不觉无明而来的。“谓无明力,不觉心动故”,不觉的力,你看它就从第一个,意的不觉而生起来的,才有这个业识。
【二者、名为转识,依于动心能见相故。】
“二者、名为转识”,怎么会转识?因为心动,有业,业不是心动了嘛!“能见相故”,心动能见,对不对?我们自己平时用功,你心不动什么境界不会现前,什么事不会来的嘛!
你动心动念头了,是不是?坐着坐着,突然肚子饿了,你动这个念头啊!来碗面,动念头了不是。你想那个,动念头,面条一条一条就出来了会不会?你想吃个什么东西,那个东西的样子它就会出来,就会现出来,对吧!
假如吃个榴莲蛮好的,那榴莲样子就出来,你一动念那样子就现相。这个大家比较有体会,转识心动就能见相。
【三者、名为现识,所谓能现一切境界,犹如明镜现于色像;现识亦尔,随其五尘对至即现,无有前后,以一切时,任运而起,常在前故。】
“三者、名为现识,所谓能现一切境界”,心动见相了,见相你会去比较啊!马来西亚的榴莲好吃,还是泰国的榴莲好吃啊!然后你会在那比,对不对?然后你说最近有什么水果,好吃不好吃这样子。
那个西瓜嘛!有黄的、有红的。黄的好吃啊!红的好吃啊!能现一切境界,“犹如明镜现于色像”,我们的心里面会现种种相出来。
“现识亦尔”,这个识也是如是,“随其五尘对至即现”,这个五识必须对境才能够现。没有现境,只是内心的一种影像,没见到。我们前面五根不缘境的话,那么意识还在那里作用。
有个人问我说,那晚上睡觉这个心跑哪里去了?五根又不作用,外面什么声音啊、什么好吃的放在那里他都不知道啊!那个心跑到哪里去了?七识八识在啊,它能够执持根身,是不是这样?
唯识不是讲它能执持根身呐!意识叫作有间断,第六意识不是有间断嘛!第七识是恒审思量, “恒”嘛!那么六识是什么呢?审而不恒,它有间断,唯识是不是这么讲?
第六识这个时候不缘境,它停止住了。但是非常地微细,不是我们能够知道。睡觉了,你就不知道了。
我们一个人晚上睡觉,那个动作会变换几十次,甚至好几百次。要么你们自己弄个摄像,放在床上照着明天起来看看。一会儿变换,虽然我们没有感觉,睡眠嘛,可是这六识还有作用啊!
有人会咬牙啦!有人会讲梦话等等,说明他的意识还在缘境啊!那有人睡觉还笑呢!有这样的事情啊!有一些人说梦话,你跟他对话还能对上,他一一地说出来,不是说那个意识没有了。
它怎么样?潜伏在那里,缘境不明显而已。所以你学唯识,我们就知道这个道理了。所以说这个五尘对着那里,它才能够现出来,这是五识啊!
“无有前后,以一切时,任运而起,常在前故”,它就有这个作用。就像电视机,你一打开电波就在那里。为什么眼睛能看东西?它就有这个作用,不是说我去找一下,看他在哪里。不需要,他就是在那里啊!
所以在《楞严经》里面说:“反闻闻自性”。有音声听到了,没音声这个闻性跑到哪里去了?《楞严经》不是说再敲一下,他又听到这个音声了,音声没了,这个闻性又跑没了。闻性在那里,声有生灭,声是无常,那个闻性一直不变,就说常在现前。
【四者、名为智识,谓分别染净法故。】
“四者、名为智识”,这个智不是智慧的智。“谓分别染净法故”,它能够了别。境界现前了,它有个好坏吧!你仔细去了别去认识它呀!
【五者、名为相续识,以念相应不断故;住持过去无量世等善恶之业,令不失故;复能成熟现在未来苦乐等报,无差违故。能令现在已经之事,忽然而念;未来之事,不觉妄虑。】
“五者、名为相续识”,去了别,了别完了,一直在那里无有间断地想:哎呀,这个兰州拉面实在是好,炒得还是比较好,放点那个什么孜然粉呐!孜然粉,上一次有一位师父说,这是什么放的狐臭味。他说这狐臭味闻起来很难受,吃不惯的人他闻到狐臭味都想吐。
有一天过堂,我又闻到那个味道就抑制不住一直想笑。怎么叫狐臭味呢?正好孜然粉那个味道,有时候他们有叫咖喱粉呐!那么怎么样?你一直会缘那个相,一直无有间断地想啊!
我们心念当然没有停止,你同样对一件事情会念念不舍,会想那个事情。但是心念尘尘刹刹,一会儿这样,一会儿那样。那么既然有这个念起来,就有念头不停地延续了。
“以念相应不断故”,这就是影像在我们心中的显现,那就叫做念。一直想着没有间断,你看起念头好像都有事情耶!什么叫起念头有事情?你念什么东西,它有一个东西。你曾经缘过的事情在那想啊!
未来也有一些设想。
比如说建个房子,然后叫你画个图纸。你会自己在那想:嗯!我这个门往哪边走。那个房子没有起来,可是你脑子已经起来一个房子。在那儿想:嗯!那个过道应该这样子,如何这般,是不是这样?我那个房间应该怎么样怎么样,肯定有个相在那里啊!乃至过去的一些事情也是这样,它有个影像在那里叫做念。
“住持过去无量世等善恶之业”,这个念就起这么个作用,所以说我们一直不能解脱,不能见到本性,为什么?念念相续,念念无有间断呐!什么念念?妄念影像那种念,一直把持着在那里啊!住持过去无量所造的善恶业都在那里。
“令不失故”,令它不散失。
“复能成熟现在未来苦乐等报”,哎,那上面就是种子,这个业就是业种子不失,能够成就异熟果报。唯识不是讲异熟果报嘛!有现报有来生报啊有后报啊等等!这样“无差违故”,该什么时间报就什么时间报,没有差别。
“能令现在已经之事”,或者当下或者已经,“已经”就是过去的事情。
“忽然而念”,这个就很明确。我们对这样的事情比较亲切,这语句我们都听得懂啊!现在的事情或者过去的事情,“忽然而念”,念头突然出来了。
“未来之事,不觉妄虑”,甚至未来的事情也会在那想啊!未来的事情,预想未来,不知不觉地就生起一些妄想思虑。比如说在这里住一段时间,以后去接个道场,我也建一个庙,然后那个庙要建什么个样子,你就会在那经常打草稿啊!一进殿怎么样,二进殿怎么样,山门怎么怎么样,方丈室建在什么地方,你在那里想,预计未来的事情啊!
那么安居还有一个半月,快得很啊!安居完了,很多人就在想:预计要去哪里玩了,现起都已经结伙了,是不是这样?预计未来。这叫什么呢?妄念,起念嘛!
有人说到上海看看去,是不是?安居完了,那个社会的假期也快完了。我们好像是八月二十五号开始假期吧!可是那个时间正好是各个大学的学生们返校高峰期,你自己想好啊!二十五号、二十六号,正好我们也是安居结束,社会学校返校,那个票都很贵。等几天又错过机会,所以说你在那念呐!你就想怎么办?预先定票,提前一个半月定票很便宜,打三折,对吧!你预先要想好这些事情,起念嘛!预计未来的事情嘛!好了,下面总结说。
【是故三界虚伪,唯心所作,离心则无六尘境界。】
“是故三界虚伪,唯心所作”,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,唯心所造和唯心所现呐!
“离心则无六尘境界”,先看这一句话,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唯心,就认识境界无有实体。
这个理论我们都会讲,都知道外面境界是无实。为什么?因缘所生的嘛!哪有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呢?
可是我们只是从理论上了解,不能实证,去透过这个现象,知道它的本质是真的还是假的,见到那个法界性的空性。我们还没见到空性,知道空性而未见空性,知道有这么回事没见到。
那么我们认识心中那种影像,通常称为什么呢?境无,境界是无的,能取那个心我们还是有的。
那么学术界里面分主观唯心和客观唯心。有一种主观唯心,他们通常把我们佛教说成都是唯心的嘛!
佛教唯心。唯心我们也不能说是那种主观的唯心论,主观唯心论说事物是有的,只是你心怎么去看待它。你心要去看嘛,就有;你心不看嘛,那个事物就没有,这叫主观唯识,听懂吗?
这个东西放在这里,无心嘛,见而不见,是吧,视而不见。然后无心呢,听而不闻,那个境界就不存在了。其实那东西还在那里,是不是这样,通常说主观是这么认为。
那么唯识的阿赖耶识,也是相当于一种客观唯心论:妄心和妄境。这境界都不是真实的,一切境界都是阿赖耶识变现。学了半天唯识,怎么变个东西出来咧!这个变现,不是变魔术啊!我想变个麦克风,然后嗖就变出一个东西出来,不是这个意思。这只是一种相,是影像。你认识以后,你就会现出这么一个东西出来。
比如这个东西,这是一种相,唯识说这是一种影像。你曾经见过,它说见到这个东西,阿赖耶识中的种子有,来跟这个相相应,你就能认识它,听懂吧!这个东西不认识啊!我种子没有,不知道叫什么,叫小棺材,对不对?这个是影像,然后我依托这个相,种子带这个相而起,才能缘这个东西。
如果我自己内心不带这相起来,就无法缘这个东西,唯识是这么讲的。到时候你们学多了自然会知道,所谓变是我们的心共同认识,所认识这个物体是共知的。你说红色、蓝色、黄色,放在牛那里,它能认得这几种颜色吗?
唯识所现呐!那说有些动物是色盲的,它只有一种颜色。我们看的五颜六色,有些动物它看只有一种颜色。它也是唯识所现,唯它的识,它所见的是这一种。
那唯识里面讲的,恶鬼见到水是脓血或者是冒火啊!鱼见到是宫殿呐!那么人见是水呀!那菩萨见的水是琉璃呀!这就是唯识所现。它因为境不一样,所见的一切事物自然不同,就是唯识所变现。那么这个境相的本质,也无非是一种影像而已啦!我们乃至起认识去分别它,这样或者是那样的存在。
那么从这个角度说,客观存在是存在的。依他起这个东西是有的,唯识说那是有。然后你要远离遍计执,你才能够会归于圆成实,只是依他起不要去变而已。
这个草绳,你不要始终认为它是蛇嘛!你的遍计执是错误的,你知道它是绳而已。那么这样你内心就很清楚很明了,那个绳还在那里,只是你见解上不一样。有的人见到是蛇,有人见到是绳,那么就是一种境所变现的不一样,唯心所现的不同而已。
如古人不是说什么杯弓蛇影也是这样,那就是唯识所现。自己感觉是这样子,所以说无论是主观唯心也好,还客观唯心也好都是唯识所现。
若从《起信论》来说呢?无论是妄境还是妄心,都不离我们的真心的现起。离开真如心或者如来藏心的现起,一切都不可得。是这样子,要有这样的认识,所以这个地方说离开心就无有境界。
【此义云何?以一切法皆从心起,妄念而生。一切分别,即分别自心,心不见心,无相可得。】
“此义云何?以一切法皆从心起”。一切法从心起,不是从心变出来或者心生出来。简单地说,都离不开我们主观地去认识它。心的生起,不论是好还是坏,都是你自己心的感觉。
今天来了一帮工人,因为我们卧佛殿底下那个斋堂的地面不是滑嘛!现在磨掉了,磨掉完了以后,接下来要在上面贴一种现在高科技的什么材料,以后就不会潮,也不会滑。
有个工人来干活,他说你们吃素我吃不来,他说这都是素怎么吃啊!还说他睡觉也睡不来。今天晚上这一顿饭,他就没办法吃了。我说:奇怪,你们家不睡觉啊!他说,这样的床睡不来。我一听就有点恼火了。我说:你命那么好,还出来干什么活儿!他没跟我讲,跟其他工人们这么说的,他说干不了。那你就呆在家里呗!
我们这么多年来,那些工人来来去去的多了。人家都将就,即使吃不来也将就。后来我就跟他说:吃不来就到宾馆去吃,少啰嗦,哪儿那么多事情,要干就干!不干拉倒!
这就是唯识所现,唯心所造,看见没有。我们都吃得好得很呐,唯恐没得吃啊!哎呀,能够吃三餐眼睛都发亮,是不是这样,吃两餐拼命撑呐!好吃得很,哪有不好吃的东西。
那冬瓜有人吃得来,有人吃不来啊!有人看见冬瓜像肥肉一样,那很难受,吃了想吐。有人说冬瓜好吃,冬瓜怎么不好吃。有人说丝瓜很好吃,有人说丝瓜软趴趴吃起来像蚯蚓。我说你吃过蚯蚓啊,对不对?这就叫唯心所现呐,哪那么多事呢?
所以说你心不在那个点儿上的时候,他就没有什么感觉,对吧!一切从心起。“妄念而生”,全都是虚妄分别的妄念而已啊!
“一切分别,即分别自心”,就是说外面的境相,你去分别,其实是分别我们的自心,这就明白了。
所以说念佛就是念心,念佛、念心、念一切都是念心,念自已的心嘛!你自心,南无阿弥陀佛,这句佛号不是从自己心起来嘛!然后你念这一句,其实就是一个心念而已,就是一个东西。
那么说外面所缘的所有的一切境界也是如是,都离不开我们的心。所缘也是自心,这分别还是分别自心。
但是“心不见心,无相可得”,心怎么去见心?眼睛都会见东西,可是看不到自己的眼睛啊!你不信拿个镜子去照,那眼珠子怎么转,他也看不出来。不信你晚上回去拿个镜子看看眼珠怎么转,眼睛眨巴可能看见,那眼珠转你就看不出来。不信,你这么转,这边转他也是看不出来,看见没有。
你说什么都知道啊!什么都知道,有人说佛菩萨真的假的,因果是真的假的啊!你自己的眼珠都看不清楚,拿个镜子照你都看不见,你还说那么多,是不是这样?
“心不见心,无相可得”,心相是无相啊!
(责任编辑:清凉) |
- 上一篇:《大乘起信论》摘要10
- 下一篇:《大乘起信论》摘要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