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姥山平兴寺

当前位置: 主页 > 般若慧海 > 往生故事 >

莲池大师

时间:2024-07-19 10:02来源:未知 作者:清凉 点击:
莲池大师(公元一五三五~一六一五年),讳袾宏,字 佛慧,号莲池。杭州仁和人,出生于世代望族之家。十七 岁补诸生,以学识与孝行著称于乡里。邻家有一老妪,日 日念佛名,大
      莲池大师(公元一五三五~一六一五年),讳袾宏,字 佛慧,号莲池。杭州仁和人,出生于世代望族之家。十七 岁补诸生,以学识与孝行著称于乡里。邻家有一老妪,日 日念佛名,大师问为何天天念佛?老妪回答 :先夫持佛 名,临终无病自在往生,故知念佛功德不可思议。大师闻 语感动,遂寄心净土,书“生死事大”于案头以自警策。 或长坐不卧,夜以继日。二十七岁丧父,三十二岁母亦永 诀,大师决志出家修行,与妻子汤氏诀别 :“恩爱不常,生 死莫代,我得出家,你自己保重。”汤氏洒然说 :“君先走 一步,我自会打算。”大师作《七笔勾》弃家,投西山性天 和尚落发,汤氏其后也削发为尼。
  大师受具足戒后,行脚遍参知识。六载崎岖坎壈,行 头陀行。参学遍融禅师,老禅师教喻 :“你可守本分,不要 去贪名逐利,不要去攀缘,只要因果分明,一心念佛。”大 师拳拳服膺。后参笑岩宝祖,辞别向东昌的归途上,闻樵 楼之鼓声,忽然大悟。乃作偈曰 :“二十年前事可疑,三千 里外遇何奇?焚香掷戟浑如梦,魔佛空争是与非。”憨山大 师推允此为莲池大师开悟偈。
  隆庆五年(公元一五七一年),孤锡南还,爱云栖山水 幽胜,临流趺坐,遂结茅卜居修念佛三昧。山中老虎时常 伤害村民,大师慈悲为放瑜伽焰口,老虎不再患害百姓。 亢旱年,村民恳请大师祈雨。大师手击木鱼,循田埂念 佛,一时,雨下如注。村民及信众们自发地为大师建造禅 堂寺院。自此法道大振,海内衲子归心,遂成一大丛林。
  大师明因慎果,重真修实干,以戒律为基本,以净业 为指归。整饬清规,精严律制,令众僧半月诵比丘戒与菩 萨戒,并亲自著述,阐发戒律精义。秉降魔之慧剑,乘渡 海之慈航,悲智弘深,得未曾有。极力戒杀生、崇放生。 寺前建有放生池,山中设有放生所,救赎潜游蜎飞诸生 物。大师《戒杀放生文》盛传于世。
  大师朴实简淡,虚怀应物,貌相温和,声若洪钟,胸 无崖岸。自奉俭朴,自有道场以来,未曾妄用一钱,凡有 香俸盈余,便施散给其他寺庙的僧众。施衣药,救贫病, 常行不倦。大师生平惜福,年老还是自己洗衣,净溺器, 不劳烦侍者。终身一袭布衣,一顶麻布蚊帐用了几十年。 大师愿海洪深,义天高朗,四心无量,六度齐修。荷担一 代时教以摄受群迷。顾退然以身居学地。虽童稚沙弥未尝 受其一拜,至耄年不能起伏,犹必跏趺合掌,稽首于席, 致不安之意,足见大师之谦德。
 文殊菩萨曾化现为童子来参大师。大师问童子 :“两 脚有泥,必是远来客。”童子说 :“闻知莲池水,特来洗一 洗。”大师说 :“莲池深万丈,不怕淹死你。”童子说 :“两 手攀虚空,一脚踏到底。”二人对答,妙义隽永,大师道行 境界于斯可见一斑。
 大师一生精修净业,广弘念佛法门,临终前半月预知 往生的时间,到城中告别诸弟子及故旧道友,只说 :“我将 到其他地方去。”回寺用茶汤供养众僧,告诉大家明日将 行。是时,大师示微疾,瞑目无语。城中诸弟子赶到,哀 请留嘱,大师睁眼开示 :“老实念佛,莫换题目。”说完, 向西称佛名而逝。面作黄金色,顶中暖气如生,逾时不 散。世寿八十一,僧腊五十。入塔于五云山麓。   大师著述甚丰,主要代表作有《阿弥陀经疏钞》《竹窗 随笔》《往生集》《净土疑辩》等流行于世。


 莲池大师生于法道式微的明代末年,以自己的真修实 学,重振莲风,其净土思想别成一格,三百余年,流韵犹 在,兹概述有三 :
 

(一) 单提净土,融会各宗

  大师是自永明延寿以来,融禅净教律为一体之集大成 者,主倡禅净不二,念佛含摄万法之旨。大师痛念末法众 生,掠影宗门,拨无净土,有若狂象 ;教下讲师,依文解 义,说食不饱。如法思惟,唯念佛一门,横截生死,普摄 三根,于是单提净土,著《弥陀疏钞》十余万言,钩三藏 十二部之玄赜,以庄严六字心佛。作者如酿众芳,都成一 味 ;读者如浴大海,已用百川。如来一代时教,尽在里 许。性相双融,事理无碍,指归一心,单持名号。莲池大 师诠释“一心不乱”云 :一心者,专注正境也 ;不乱者, 不生妄念也。一心不乱,有事有理。如前忆念,念念相 续,无有二念,信力成就,名事一心,属定门摄 ;如前体 究,了知能念所念,更非二物,非有非无,离于四句,观 力成就,获自本心,名理一心,属慧门摄,诸妄消亡,故 兼得定。此一心即实相,即同乎法界,即定中之定,即菩 萨念佛三昧,即达摩直指之禅,即是一心三观,即是转识 成智,故知念佛总摄一切佛法。大师以楷定古今之气概, 将《阿弥陀经》判释为与《华严经》相类的圆顿之教,驳 正时人贬抑念佛为愚夫愚妇所行之道的瞽论。
  有人诘难大师 :智人宜直悟禅宗,而今只管赞说净 土,将无执著事相,不明理性?大师回答 :归元性无二, 方便有多门,晓得此意,禅宗净土,殊途同归。……若一 味说无相话以为高,则资性稍利者,看得两本经论,记得 几则公案,即便能之,何足为难?且汝既了彻自心随处净 土,吾试问汝 :还肯即厕溷作住止否?还肯就犬豕马牛同 槽而饮啖否……还肯洗摩饲哺……脓血屎尿诸恶疾人,积 月累年否 ? 于斯数者,欢喜安稳,略不介意,许汝说高山 平地总西方。其或外为忍勉,内起疑嫌,则是净秽之境未 空,憎爱之情尚在,而乃开口高谈大圣人过量境界,拨 无佛国,蔑视往生,可谓欺天诳人,甘心自昧,苦哉苦 哉!……净土法门,似浅而深,似近而远,似难而易,似 易而难。……今人多好说参悟,好说了生死,不知在此土 了悟甚难,谓之竖超三界。二果斯陀含犹一往一来,况凡 夫乎 ? 此土众生,多是先往生西方,然后了悟自性。生西 方一门,谓之横超三界,万无一失。苦口婆心,于斯可 见。大师以正法眼藏与净业功行,破斥邪见,开导迷惘, 发人深省,于莲宗的弘扬,厥功甚伟。
  

(二) 念佛含摄一切功德

  大师以《华严》一即一切的圆融理念诠释念佛法门, 认为念佛是大总持法门,含摄菩萨六度万行,囊括一大藏 教理的精义。由是,大师不主张阅藏,应一心念佛。《示阅 藏要语》云 :“大藏经所诠者,不过戒定慧而已……此戒定 慧即是念佛法门。何也?戒乃防非为义,若能一心念佛, 诸恶不敢入,即戒也 ;定乃除散为义,若一心念佛,心不 异缘,即定也 ;慧乃明照为义,若观佛声,字字分明,亦 观能念所念,皆不可得,即慧也。如是念佛,即是戒定慧 也,何必随文逐字,阅此藏经。”大师对机而施教,意在行 人真实办道,了生脱死,不以穷研经文,徒博一大通家为 尚。
大师道隆德盛,当时李太后遣内侍赍紫袈裟白金问法 要,大师书偈答曰 :“修福不修慧,终非解脱因。福慧二 俱修,世出世第一。众生真慧性,皆以杂念昏。修慧之要 门,但一心念佛。念极心清净,心净土亦净。莲台最上 品,于中而受生。见佛悟无生,究竟成佛道。三界无伦 匹,是名大尊贵。”言简义周,字字珠玑。
  

(三) 注重戒律,普劝念佛

  大师深悲末法众生,业深垢重,教纲衰坏,戒律松 弛,此时修行,应以戒律为根本。因而,大师整饬清规, 在南北戒坛久禁不行的情况下,令求戒者具三衣,于佛前 受之,大师为证明。已受戒者,半月诵《梵网经戒》及比 丘诸戒品。其住持的道场,规条甚严,出《僧约十条》《修 身十事》等示众。各堂执事职责详明,夜必巡警,击板唱 佛名,声传山谷。布萨羯磨,举功过,行赏罚,丝毫无 错。大师策励清规,严明梵行,以救末世疲弊之习,由此 遂成大师净土思想一大特色。
  大师深感莲宗念佛法门乃至简至易,普摄诸根,仰赖 佛力,圆证菩提的无上大法,故殷殷普劝念佛往生净土。 兹录一段法语为例 :
  盖此念佛法门,不论男女僧俗,不论贵贱贤愚,但一 心不乱,随其功行大小,九品往生。故知世间无有一人不 堪念佛。若人富贵,受用现成,正好念佛 ;若人贫穷,家 小累少,正好念佛 ;若人有子,宗祀得托,正好念佛 ;若 人无子,孤身自由,正好念佛 ;若人子孝,安受供养,正 好念佛 ;若人子逆,免生恩爱,正好念佛 ;若人无病,趁身康健,正好念佛 ;若人有病,切近无常,正好念佛 ;若 人年老,光景无多,正好念佛 ;若人年少,精神清利,正 好念佛 ;若人处闲,心无事扰,正好念佛 ;若人处忙,忙 里偷闲,正好念佛 ;若人出家,逍遥物外,正好念佛 ;若 人在家,知是火宅,正好念佛 ;若人聪明,通晓净土,正 好念佛 ;若人愚鲁,别无所能,正好念佛 ;若人持律,律 是佛制,正好念佛 ;若人看经,经是佛说,正好念佛 ;若 人参禅,禅是佛心,正好念佛 ;若人悟道,悟须佛证,正 好念佛。普劝诸人,火急念佛 ;九品往生,华开见佛 ;见 佛闻法,究竟成佛 ;始知自心,本来是佛。
  以上法语由大师的悲心与智慧心中流出,精辟地点示 各色人等诸种境遇,均是念佛求生的好时机。大师言传身 教,自行化他,不愧一代祖师的风范。憨山大师曾盛赞大 师云 :惟莲池大师的才具,足以经邦济世 ;悟性,足以传 承心印 ;教理,足以契合根机 ;戒律,足以护持正法 ;操 守,足以警励世人 ;规约,足以疗救时弊。又赞云 :“观师 之行事,潜神密用,安忍精进之力,岂非地涌(《法华经》 所示)之一乎?抑自净土而来乎?不然,从凡夫地,求自 利尚不足,安能广行利他,护持正法,始终无缺者乎?” 意谓若不是法身大士来开朗末世重重昏暗,何能做到广度 众生之佛事呢?大师之本迹隐显,吾辈凡夫不得而知,诸 多记载透显大师乃菩萨应化之消息。然就大师示现的德学 风范,堪称莲宗第八祖的称号。

附一 :莲池大师归纳十种难信

  净土法门,三根普被,利钝全收。唯有狐疑是弃材, 疑根未断,即是罪本。凡夫众生对莲宗的怀疑,不出狂妄 与愚痴二端。莲池大师对众生的莲宗疑点,于《弥陀疏 钞》归纳十种,兹录如下 :   一、现居娑婆秽土,习久心安,乍闻西方极乐世界清 净庄严,疑无此事。   二、纵信有极乐世界,又疑十方佛刹皆可往生,何必 一定要往生极乐净土?   三、纵信应当往生西方净土,又疑娑婆世界离西方净 土有十万亿刹土之遥,如此极远何能得到?   四、纵信距离不是障碍,又疑博地凡夫罪障深重,云 何业障未除而得往生彼国?   五、纵信带业能生,又疑生到西方净土,必有奇妙法 门,多种功行,云何但持名号,遂得往生?   六、纵信持名得生,又疑执持名号,必须多历年劫, 才能成就,云何一日七日,便得生彼彼国?   七、纵信七日得生,又疑七趣受生,不离胎卵湿化, 云何净土诸往生者悉是莲华化生?   八、纵信莲生化生,又疑初心入道,多遇逆缘退转, 云何一生彼国,便得入不退转位?   九、纵信一得往生便入不退转位,又疑莲宗念佛法门主要是接引钝机众生,上智利根不必往生彼国。   十、纵信上根利智亦应求生极乐净土,又疑其他经典, 或说有佛,或说无佛,或有净土,或无净土,狐疑不决。   上述十种难信,前八种属愚人高推圣境而不敢信,第 九种是狂者蔑视西方而不屑信,第十种双兼狂愚二病。可 见凡夫众生迷惑颠倒,触途成滞,对莲宗不可思议圆顿大 法,疑网重重,乃是众生业力所障。吾人应深自检省,尽 捐狂愚二弊,虔诚笃信。

附二 :莲池大师发愿文

  稽首西方安乐国 接引众生大导师
  我今发愿愿往生 惟愿慈悲哀摄受
  弟子某甲(众等)普为四恩三有,法界众生,求于诸 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,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,期生 净土。又以业重福轻,障深慧浅,染心易炽,净德难成。 今于佛前,翘勤五体,披沥一心,投诚忏悔。我及众生, 旷劫至今,迷本净心,纵贪瞋痴,染秽三业。无量无边所 作罪垢,无量无边所结冤业,愿悉消灭。从于今日,立深 誓愿。远离恶法,誓不更造 ;勤修圣道,誓不退惰 ;誓成 正觉,誓度众生。阿弥陀佛以慈悲愿力,当证知我,当哀 愍我,当加被我。愿禅观之中,梦寐之际,得见阿弥陀佛 金色之身,得历阿弥陀佛宝严之土,得蒙阿弥陀佛甘露灌顶,光明照身, 手摩我头,衣 覆我体。使我 宿障自除,善 根增长,疾空 烦恼,顿破无 明。圆觉妙心, 廓然开悟。寂 光真境,常得 现前。
至于临 欲命终,预知 时至,身无一切病苦厄难,心无一切贪恋迷惑,诸根悦 豫,正念分明,舍报安详,如入禅定。阿弥陀佛与观音势 至诸圣贤众,放光接引,垂手提携。楼阁幢幡,异香天 乐,西方圣境,昭示目前。令诸众生见者闻者,欢喜感 叹,发菩提心。我于尔时,乘金刚台,随从佛后,如弹指 顷,生极乐国七宝池内,胜莲华中,华开见佛,见诸菩 萨,闻妙法音,获无生忍。于须臾间,承事诸佛,亲蒙授 记。得授记已,三身四智五眼六通,无量百千陀罗尼门, 一切功德,皆悉成就。然后不违安养,回入娑婆,分身无 数,遍十方刹,以不可思议自在神力,种种方便,度脱众 生,咸令离染,还得净心,同生西方,入不退地。如是大 愿,世界无尽,众生无尽,业及烦恼一切无尽,我愿无 尽。愿今礼佛发愿修持功德,回施有情,四恩总报,三有 齐资,法界众生,同圆种智。

附三 :莲池大师七警

  一、不得蓄资财,造房屋,买田地,置一切精致好 物,即经像等传自太古,出自名家,皆勿留恋,一心正念。   二、不得作种种非紧要福缘事,姑俟他日大事已明, 作之未晚,今且权置万行门,一心正念。   三、不得于好色好味等起贪爱心,于好言赞誉我者起 贪爱心。不得于恶色恶味等起瞋恼心,于恶言讥毁我者, 骂辱我者,种种拂逆我者,起瞋恼心。乃至过去未来事, 或顺或违,皆悉屏绝,坚壁固守一心正念。   四、不得吟作诗文,书写真草,题帖对联,修饰尺 牍,泛览外书,议论他人得失长短,乃至教凭臆见而高心 著述,禅未悟彻而妄意拈评,缄口结舌,一心正念。   五、不得交结亲朋,应赴请召,游山玩景,杂话闲 谈。凡种种世谛中事,除理所当为,决不可已者,余悉休 罢一心正念。   六、不得贪著放逸,恣纵睡眠,大事未明,捍劳忍苦 一心正念。   七、不得与世人竞才竞能,争名争势,未得言得,未 证言证,诳称知识,妄自尊高。惟应执卑守愚,终身居学 地,而自锻炼,常精常进一心正念。 (责任编辑:清凉)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发表评论
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,严禁发布色情、暴力、反动的言论。
评价:
表情:
用户名: 验证码:点击我更换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