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期而遇
时间:2018-07-07 16:53 来源:平兴寺 作者:释宽禅 点击:次
人生有太多的不可思议,机缘转身之际,我就与佛法不期而遇。此后一切都变的不一样。
那是2009年的一天,不经意间,我点开了台湾法鼓山创建人圣严法师圆寂的网页。文中所配的图片,没有一般吊唁场景的肃穆、沉重、压抑,有的只是一个风轻云淡的老人,挽着手杖微笑而立,整个人完全融入了海天相接的背景之中,宛如一副恬淡的山水画。一刹那,我确信自己往昔与这位出家人有过某种因缘交集……
第一眼看见,似曾相识之感油然而生,设想自己某一天也会像他老人家一样出家。直到有天看到圣严法师在法鼓山建山时期的一段开示:“你们这么多弟子,哪怕只一个人有承担,我们法鼓山早就建起来了。”这样简单平常的一句话,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那份共鸣:人生需要承担,家庭、社会、国家乃至众生都需要这份承担精神。佛法能流传至今正是因为有无数祖师大德们的承担,而佛灭后二千五百多年后的今天,应该有一份属于我们的承担。于是因缘成熟时,我出家了。
出家后跑了些寺院,辗转於于禅堂和念佛堂之间。渐渐发现,当初想象中的那份“承担”竟如此沉重。于是各种经论,传记讲释摆上了案头,苦于找不到下手处,修学始终不得入门。没有得到佛法的受益,烦恼习气却日渐增盛。深感如此下去自利尚且谈不上,利他更无从做起了。
在此前的常住寺院也学沙弥、比丘戒,因为一直都有系统的学习南山三大部的想法,便慕名来到平兴寺,发愿安住学戒。
时值末法,去圣时遥,众生根性顽劣,加上佛戒转入中国后与汉地习俗融合,流弊从生。时下比丘学戒、依戒行持变成律宗的专利,学戒成了稀有的名类。所谓国有国法,家有家规,没有规矩不成方圆。世间法尚且如此,何况出世间法!佛金口所言:“我入灭后,以戒为师”,试想失去戒律摄持的佛法,还能称其为佛法吗?没有以精严持戒而生的定,和继之所发的慧,誓度众生便是一句空洞的口号。如再不振兴戒律,中国佛教必定会步日本佛教的后尘。到那时,佛法将变成一门学问,一种文化,失去其真正的价值意义。
在无尽的生命轮回当中,有一份属于我们佛弟子的承担。
愿以此难得的暇满人生,践行佛陀的戒法,依教奉行。
|
- 上一篇:寻找人生的目标
- 下一篇:我的出家因缘-释宿了